国内哪些企业有潜力成为‘中国版英伟达’
首先,背景是现在国内特别需要自己的高端 AI 芯片 —— 以前英伟达在国内 AI 芯片市场占了 95%,后来因为出口管制,国产芯片有了发展机会,政策也在推,所以一批企业开始冒头,比如摩尔线程、寒武纪、沐曦股份,大家都在猜谁能扛起 “中国英伟达” 的旗。
 
接着讲这三家企业怎么 “比拼” 的,主要分三方面:
 
  1. 拼 “出身”(团队背景)
    • 寒武纪是 “本土派”,创始人陈天石没在英伟达、AMD 这些外企待过,靠自己团队研发;
    • 摩尔线程是 “英伟达派”,创始人张建中以前是英伟达中国区总经理,核心团队好多都是英伟达出来的,技术、市场思路都带英伟达影子,所以外界觉得它最像 “中国英伟达”;
    • 沐曦股份是 “AMD 派”,创始人陈维良和核心技术官都来自 AMD,走的是 AMD 的技术路线。
  2. 拼 “技术路线”(做什么芯片)
     
    现在主流 AI 芯片分三类:GPU、ASIC、FPGA。英伟达靠 GPU 起家,所以谁做 GPU,就更贴近它的路线:
    • 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都做 GPU,摩尔线程还号称是国内唯一能量产 “全功能 GPU” 的,产品覆盖 AI 计算、云计算这些场景;沐曦股份也做高性能 GPU,能用于 AI 训练、图形渲染;
    • 寒武纪做的是 ASIC 芯片,这种芯片是 “定制款”,针对性强但灵活性低,和英伟达的 GPU 路线不一样。
  3. 拼 “硬实力”(业绩和研发)
    • 营收上:寒武纪体量最大,2025 年上半年赚了 28.81 亿;摩尔线程增长快,从 2022 年的 0.46 亿涨到 2025 年上半年的 7.02 亿;沐曦股份增速最夸张(年均增长 40 多倍),但 2025 年一季度只赚了 3.2 亿,比摩尔线程慢了。
    • 利润上:只有寒武纪 2025 年上半年实现盈利(赚 10.38 亿),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还在亏,但亏损在减少。
    • 研发上:三家都砸了很多钱,寒武纪和摩尔线程三年各砸了近 38 亿,沐曦股份砸了 22 亿;研发人员数量也差不多,都有几百人,技术成果上寒武纪专利最多,但这和技术路线有关,不能直接说谁更强。
 
然后也说了 “差距”:虽然这三家在国内算顶尖,但和英伟达比还差得远。比如英伟达 2024 年研发投入就有 926 亿人民币,比这三家加起来还多;全球研发人员 2.7 万,是国内企业的几十倍;更关键的是英伟达有个 “护城河”——CUDA 生态,就是一套成熟的工具和几百万开发者,国内企业暂时还没这么完善的生态;产品性能上,就算是英伟达被限制出口的 “缩水版” 芯片(比如 H20),性能也比国内主流 AI 芯片强。
 
最后说,现在是国内芯片企业的好机会:一方面美国管得严,国内必须自主;另一方面 AI 应用越来越多,对芯片需求爆炸式增长(预测到 2029 年国内 AI 芯片市场规模会涨 10 倍)。除了这三家,还有壁仞科技、燧原科技等企业也在抢市场,最终谁能成 “中国英伟达”,还得看后续发展。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